半塊餅乾
記得大四那一年,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樣進入大公司、領高月薪;如何在短期內還清家中債務、出人頭地等。
很幸運的,我後來進入了國內某知名集團工作,擔任外籍主管的翻譯兼特助。由於職務的關係,我得以參加很多高階主管聚集的決策性會議,讓我這個念應用外語出身的社會新鮮人,得以比其他同輩更快學到很多關於零售採購、談判技巧、利潤分配、業績追蹤、行銷企劃等專業知識。
那時候,我以為這就是我要的人生。
隨著工作時間增長、工作量增多,我變得早出晚歸,常常大清早還就進入地下道內搭捷運,步出公司時已是晚上,一整天都沒看到陽光。
因為加班,我常挨餓到晚上九點多,滿腦子想的都是毛利與業績,邊吃泡麵邊打隔天要用的報告。我忘了要打電話回家關心家人,錯過了和朋友們的聚餐,割捨了我最愛的籃球和閱讀,忽略了四季的更迭,更嚴重的是,我漸漸忘了曾有的夢想
,也越來越不認識鏡子裡面的那一個人是誰。
於是我毅然決然遞出辭呈,並在一週內訂好機票和簽證,一個人獨自飛往印度
,展開了我人生目前以來最有意義的旅程。
在這趟旅程中,我沒有事先訂任何飯店或做任何行程規劃,甚至,我連旅遊導覽都沒帶就出門了。我體驗了「流浪」的滋味,更重要的是,我透過與當地人民的接觸,了解了生命真正的意義。
在窮苦的印度,連喝一杯乾淨的水都是祝福,我不再汲汲營營,每天清晨,我划著一艘小船,在恆河上慢慢的渡著,當時間空間都被抽離後,人就會很自然地回想自己的過去,遙想自己的未來。
當我開始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並不是取決於薪水、位階、財產等等這些物化的東
西後,我整人豁然開朗,開始想要多接觸當地人民的生活。於是我在恆河畔召集那些向觀光客兜售香菸、蠟燭與紀念品的小孩,他們年紀都很小,有的才三四歲就出來做生意。每天黃昏我們相約在一個階梯式廣場,由我免費教他們英文,有時唱歌
,有時這些印度小孩會拉著我的手寫印度文給我看。在夕照下,我們圍成一個圈圈
,然後我們在夕陽餘暉中各自漫步回家。
離開印度的前夕,我買了包餅乾,目的是要分給我的「學生」們。只見他們自然形成一列,一個個乖巧的排隊等著領餅乾,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。就在這時候,我發現我的餅乾發光了,卻還剩下最後一個小女孩沒有領到。
我想起身再去買一包,卻看到她失望地流下了眼淚,心急的我想辦法用簡單的英文告訴她我沒有忘記她,但因為語言上的障礙使得她難過的放聲大哭。
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,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過來,將他手中的餅乾剝一半遞給了小女孩,接著其他小朋友跟著重複同樣的動作,一眨眼,原本淚汪汪的小女孩手中已有三四片餅乾,一群小朋友碰碰跳跳的笑著跑開了。
親眼目擊這一幕的我不禁紅了眼框。原來,幸福就是這麼簡單;原來,分享是那麼樣的快樂。而且最令我動容的,是這位小男孩發自內心的舉動,並沒有來自任何人的指令或後天的教導,全是他發自內心的行為舉止。
那一晚在恆河畔,我想了很多,為何物質生活享受遠超過印度人的我們,在精神層面上卻不一定能像他們一樣快樂?人民所得提高後,是否生活就能夠變得更幸福?沸沸騰騰的教改,究竟改了些什麼?又教會了我們的孩子些什麼?
現代的小孩子不需要排隊領餅乾,究竟是禍是福?他們如果不知道挨餓為何物
,將來樣怎麼懂得惜福感恩?
如果我們的教育、社會的價值觀乃至評斷人的標準,都不斷的強調名次、位階與年收入,扣掉有幸能夠符合這些標準的人,剩下的芸芸眾生如何平衡人生本來就會有的不完美?如何接受餅乾發到你時剛好沒了?有幸拿到餅乾的人如何回過頭來幫助沒拿到餅乾的人?
回國後,我一直記得這一幕,並與週遭親朋好友分享這個難得的經驗。希望這半餅乾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愛心與善心,讓這樣的善行一直傳下去,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馨;也藉由這半塊餅乾,激發更多人去思考更多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問題,包括教育、社會價值觀、團體與個人的平衡、貧富差距等。
身處人們越來越趨向於利己的時代洪流,我想我們所需要的,應是跨越種族紛爭、黨派色彩與階級差別的一種互助精神。
或許,目前台灣社會最欠缺的,是這半塊餅乾吧!
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
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
一本好書~~~秘密
推薦一本好書~~~秘密
http://www.booklife.com.tw/secret.asp
http://www.booklife.com.tw/secret1.asp
參考看看,也可以發表觀後感言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這祕密是什麼
包伯‧普克特
(哲學家、作家、人生導師)
這個祕密能帶給你任何你想要的──幸福、健康和財富。
喬‧維泰利博士
(玄學家、行銷專家、作家)
你可以擁有、去做、或成為任何你想要的。
約翰‧亞薩拉夫
(企業家、理財專家)
不論它有多大,我們都能擁有我們所選擇的。
你想住什麼樣的房子呢?你想成為億萬富翁嗎?
你想做什麼事業呢?你想要有更多的成就嗎?
你到底真正想要什麼?
約翰‧迪馬提尼醫師
(哲學家、整脊師、治療師、個人轉化專家)
這是生命的大祕密。
丹尼斯‧維特利博士
(心理學家、心智潛能訓練師)
過去擁有這祕密的領導者,為了保持自身的權力不與人分享,
於是就讓他人對這祕密保持無知的狀態。
人們去工作、做事、然後回家;
他們沒有權力,只能繼續做這些繁重的工作。
因為這祕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。
歷史上一直有許多人覬覦這個祕密的知識,
也有許多人找到了傳佈這個祕密讓世人知曉的途徑。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(夢想家、國際大愛靈性中心創辦者)
我看過許多發生在人們生活中的奇蹟:
財務上的奇蹟、身體和精神療癒的奇蹟,
以及關係癒合的奇蹟。
傑克‧坎菲爾
(作家、教師、人生導師、勵志演說家)
這一切的發生,是因為知道如何運用這個祕密。
這祕密是什麼?
包伯‧普克特
你現在可能正納悶著:「這個祕密是什麼?」我會告訴你我是怎麼明瞭的。
我們都在同一個「無限的力量」下運作,也被同樣的法則導引著。宇宙的性質是如此地精準,因此我們才能毫無困難的建造太空船,把人類送上了月球,對登陸時間的掌控,能精確到以秒為單位的程度。
不論你身在何處──印度、澳洲、紐西蘭、斯德哥爾摩、倫敦、多倫多、蒙特婁或紐約──我們都是依循同一個力量和法則在運作。那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!
這個祕密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!
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。
它們藉由你心中所抱持的「心像」而吸引向你;它們就是你所想的。
不論你心中想什麼,你都會吸引它們來。
「你的每個思想都是實在的──它是一種力量。」
──普蘭特斯‧馬福德(新時代思想先驅,1834-1891)
在這世上出現過的偉大導師們都教導我們,宇宙中最有力量的法則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。
如莎士比亞、布朗寧、布雷克之類的詩人,他們在詩裡頭傳達它;像貝多芬之類的音樂家,就透過音樂表達它;達文西之類的藝術家,則在繪畫裡描寫它;還有包括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愛默生、畢達哥拉斯、培根、牛頓、歌德、雨果等在內的偉大思想家們,則在他們的教導和著作中分享它。他們的名字永垂不朽,他們的傳奇故事百年不衰。
像印度教、煉金術、佛教、猶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等宗教,以及像古代巴比倫和埃及的文明,也都藉由文字和故事傳達這個祕密。藉由各種形式,這個祕密被記錄流傳了好幾個世代,每個時代都能在古文中發現這個法則。紀元前三千年,它就被記載在石頭上了。雖然早在過去就有人覬覦這個知識──真的有人這麼做──這祕密總還是在那等人發掘。
這法則在太初之時就開始了。它一直都在,也將永遠存在。
就是這個法則決定宇宙的完整秩序、決定你生命中的每分每秒,以及生活體驗中的每一件事。不論你是誰、或是身在何處,吸引力法則都在形塑你的整個生命經驗;而這個無上法則,正是透過你的思想來運作。讓吸引力法則起作用的,就是你──藉由你的思想。
查爾斯‧哈尼爾在一九一二年這麼描述吸引力法則:「萬物的整個系統都依之運作的最偉大、又絕無差錯的法則。」
包伯‧普克特
智者一直都明白這個祕密。
回頭看看古代的巴比倫人,他們也都明白這個;
他們是得天獨厚的少數人。
古代巴比倫人和他們驚人的富裕,學者們都有詳細的文獻記載。他們也以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「巴比倫空中花園」聞名於世。他們藉由對宇宙法則的了解,成為歷史上最富有的種族之一。
包伯‧普克特
你想想看,為什麼那些只佔人口百分之一的人,
卻賺走了約佔全部人口百分之九十六的總財富呢?
你以為那只是意外嗎?那是有原因的。
他們知道某些事情,他們明白這個祕密。
現在,我們將帶領你進入這個祕密。
所有在生活中吸引富裕的人,其實都在使用這個祕密──不論他們自己曉不曉得。他們用富裕與豐饒的思想來思維,絕不讓相反想法生根。富裕的思想成了決定性的多數,他們只知道富裕,除此之外心中就沒有別的了。不論他們有沒有覺知到這些,帶給他們富裕的,正是這些決定性多數的思想。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實際運作的情形。
舉一個「祕密」和吸引力法則實際運作的完美例子:你該聽說過某些獲得巨額財富的人,賠光了錢,但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又賺回驚人的財富。不論他們本身知不知道,這些案例發生的實際情況是──他們大多數的思想是放在「富裕」的想法上,這正是他們一開始會獲得財富的原因;然後他們讓「失去財富」的思想進到心裡頭來,直到失去財富的恐懼成了思想中的多數。是他們自己把思想的天平,從「富裕」端傾向「失去」端,所以最後錢全賠光了。雖然錢沒了,但只要「失去」的恐懼一消失,他們就又回到天平「富裕」的那一端,於是財富就又回來了。
不論你想的是什麼,這法則都會給你回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同類相吸
約翰‧亞薩拉夫
對我來說,看待「吸引力法則」最簡單明瞭的方式是,
把自己想成是一塊磁鐵,知道它會吸引東西。
你是宇宙中吸引力最強的!
在你之內,有
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都更強而有力的磁引力;
這無法估量的磁引力,
正是透過你的思想發散出來。
包伯‧道爾
(作家、吸引力法則專家)
基本上,「吸引力法則」說的就是「同類相吸」的道理;
但實際上,我們是從思想上的層次來說的。
吸引力法則說「同類」會吸引「同類」,因此當你出現了一個思想,也會再吸引其他同類的思想過來。以下是更多生活中你可能有過的吸引力法則經驗:
你是否曾經一開始去想某件不愉快的事情時,愈是去想就愈顯得不愉快?那是因為,當你持續一種想法,吸引力法則會立刻帶來更多同類的思想給你。才幾分鐘,你就引來了這麼多同類的不愉快思想,於是整個狀況就顯得越來越糟糕。越想,你就越煩。
你或許曾經在聽某首歌時,有過吸引同類思想的經驗;你會發現,你無法在腦海中擺脫掉那首歌,它會在你心裡頭一遍又一遍地重覆。那是因為,在聽那首歌的同時──就算你不了解這首歌在唱什麼──你已經把全部的注意力和思想焦點放在上頭了;當你這麼做時,就會吸引更多與那首歌同類的思想。於是吸引力法則就開始作用,一直不斷帶來更多那首歌的思想。
約翰‧亞薩拉夫
身為人類,我們的任務就是持續某種思想,
讓我們想要的事物在心中保持絕對的清晰,
從而啟動「吸引力法則」──宇宙最偉大的法則之一。
你會成為你最常想的,也會吸引來你最常想的。
目前的生活就是你過去思想的映現──包括所有美好的事,以及你認為不那麼好的事。既然「最常想的」會被你吸引過來,那麼要在生活的每個主題上,明白你佔最多數的主導思想是什麼,就輕而易舉了,因為它就是你截至目前為止的生命經驗!你現在就在學習這個祕密;運用它,你就能改變一切。
包伯‧普克特
你在心中見到的,將會成為你手中得到的。
如果能在心中想著你所要的,並且讓它成為你的主導思想,那麼你就會把它帶進你的生活中。
麥克‧杜利
(作家、國際級演說家)
這原理可以歸納成簡單的三句話:
思想──變成──實物!
藉由這個最有力量的法則,你的思想在生活中變成實物。
思想變成實物!不斷地對自己這樣說,讓它滲透到你的意識和覺知裡。思想變成實物!
約翰‧亞薩拉夫
大多數人不了解的是,思想有它的頻率。
思想是可以量測的。
因此如果你一再不斷地想它,
在心中想像擁有全新的車子、獲得所需的金錢、
成立一家公司、找到靈魂的伴侶……當你在想像那是什麼樣子時,
你就是在發出一種持續性的頻率。
喬‧維泰利博士
思想會發出磁力訊息,並將相等同的事物吸引回去給你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吸引好的,不要壞的
約翰‧亞薩拉夫
但是問題來了。大多數人都在想著他們不想要的事物,
卻還納悶說,怎麼不想要的事一直不斷出現呢?
人們之所以無法擁有他們想要的,理由只有一個,就是他們對「不想要的」想得比「想要的」多。聽聽你的思想、和你所說的話吧。這法則是絕對的,而且不會有差錯。
「不想要」是一個猖獗了數個世紀,比人類所曾見過的瘟疫更為嚴重的流行病。人們讓「不想要的」主導他們的所思、所言、所行,並讓它成為焦點,於是這種流行病就這樣茍存著。然而現今將會是改變歷史的一代,因為我們正在領受從這流行病中解脫的知識!它由你開始。只要你的所言、所思都只關乎你想要的,你就成了這新思想運動的開拓者。
包伯‧道爾
吸引力法則不會去管你所感受的是好、是壞;
也不會管你想不想要它。它只是回應你的思想。
因此,如果你只是看著堆積如山的債務、對它感覺糟糕透頂,
那你就是在對宇宙發出訊號說:「我真的感覺很糟,因為有這麼多的債務。」
這樣一來,你只是在肯定它;你存在的每個層面都會感覺到它,
你得到的將會是越來越多這種感覺。
吸引力法則就是自然的法則。它是客觀的,眼中沒有好、壞的分別。
它只是接收你的思想,然後以生命經驗的形式,把這些思想回映給你。
吸引力法則只是給你自己所想的東西罷了。
麗莎‧妮可絲
(作家、個人啟能倡導者)
吸引力法則是非常順從的。當你想著你想要的事物,
並且全心將焦點置於其上,吸引力法則每次給的,都會正是你所要的。
當你把焦點放在你不想要的事物上──「我不要遲到、我不要遲到」
──吸引力法則是聽不到你「不要」的呼喊的;
它只彰顯你所想的,所以它會一再不斷地出現。
吸引力法則對你的「要」與「不要」並無偏見。
當你專注在某個事物上──不論它是什麼──其實你就是在呼喚它來到你的存在裡。
當你把思想聚焦在你想要的事物上,並且持續它;在那個時刻,你就是在運用宇宙最大的力量,召喚著你想要的事物。吸引力法則並不判別「不要」、「不」、「別」,或其他任何否定的字眼。當你用否定的字眼說話,吸引力法則所接收到的其實是:
「我可不想讓這套衣服被濺到。」
「我要把東西濺到這套衣服上,而且要濺到更多東西。」
「我不要頭髮被剪得難看。」
「我要頭髮剪得難看。」
「我不想被耽擱了。」
「我想耽擱。」
「我不要那人對我那麼粗魯。」
「我要那人和更多的人對我粗魯。」
「我不要餐廳把我們的桌位讓掉。」
「我要餐廳把我們的桌位讓掉。」
「我不希望這些鞋子不合腳。」
「我要不合腳的鞋。」
「這些工作我處理不來。」
「我想要工作多到處理不來。」
「我不想感染到流行感冒。」
「我想得到流行感冒,而且還想感染到更多其他的。」
「我不想爭吵。」
「我想要更多的爭吵。」
「別那樣對我說話。」
「我就是要你和別人那樣對我說話。」
吸引力法則給你的,就是你所想的──就這樣!
包伯‧普克特
不論你相不相信、或者了不了解,
吸引力法則都一直在作用著。
吸引力法則就是創造的法則。量子物理學家告訴我們,整個宇宙是從思想中出現的!
你藉由思想和吸引力法則,創造出你自己的生命,而且人人皆然。
不是你知道這個法則它才運作,它早已在你的一生及從古至今每個人的生命中持續運作了。
當你對這個偉大法則有更深的體認,那麼你就會意識到你有多麼不可思議的力量,
竟然能夠想出你的生命,讓它在存在中出現。
麗莎‧妮可絲
你在思想的同時,它就在運作。
你思想流動的時候,吸引力法則就在運作。
當你想著過去,吸引力法則運作著;
當你想著現在或未來,吸引力法則也是在運作著。
它是持續中的過程,你無法按暫停或停止;
它和你的思想一樣,永遠都在運作中。
不論明不明白,我們大部分的時間,都是在思想著。自己在說話或聽別人講話時,你在思想;閱讀報紙或看電視時,你在思想;回憶你的過去,你在思想;思慮未來的事,你在思想;開車的時候,你在思想;早上準備好一天的開始,你也在思想。對我們許多人來說,只有在睡覺時,才是唯一沒有思想的時候。然而吸引力法則的力量,仍然對入睡前最後的那幾個思想在起作用。所以,讓你睡前的思想都是好的思想吧。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創造一直都在發生。每當思想一產生,
或者持續某種慣常的思考方式,人就在創造的過程中了。
你現在所想的,就在創造你的未來。你用思想創造你的生命。因為你一直在思想,一直在創造。你最常想的、或最常把焦點放在上頭的,將會出現而成為你的生命。
如同所有的自然法則一樣,這個法則有它的完美性。你創造你的生命。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!你的思想就是種子,你收成的果,乃依你播下的種子而定。
如果你抱怨,吸引力法則將會有力地帶來更多情境,讓你去抱怨。如果你聆聽他人的抱怨,並且把焦點放在上頭、支持它、贊同它,那麼你就是在吸引更多的抱怨情境給自己。
這個法則只是在反映、並如實地把你思想所聚焦的東西,送回去給你。當你有了這個強而有力的知識,藉由改變你的思考方式,你就能完全改變生命中所有的境況和事件。
比爾‧哈利斯
(教師、中心點研究院創立者)
有位參加我線上課程的學生叫羅伯特;
這課程有些部分需要用電子郵件和我書信往來。
羅伯特是個同性戀者,在他給我的電子郵件中,描述了他生活中所發生的殘酷事實。
在職場上,他的同事聯合起來欺侮他;人們對他的惡意,讓他一直感到壓力很大。
走在街上,到處都碰上厭惡同性戀的人用各種方式傷害他。
他想成為堂堂正正的諧星,但在台上表演時,每個人都用同性戀的話題挑釁他。
他的整個生活成了一種不幸和悲慘,
生活的焦點都是盤繞在「自己是同性戀才會被攻擊」的想法上。
我開始教導他,是他自己一直把焦點放在不想要的事物上的。
我把電子郵件寄了回去,並且跟他說:「你再讀一次。
看看你跟我講了多少你不想要的事物。
我看得出來,你非常在意這個;但是如果你一味地把焦點放在某事上,
你甚至會促使它更快發生!」
於是,他開始將「專注在想要的事物上」這件事謹記在心,並且開始真的試著去做。
接下來六到八週內所發生的事,簡直就是個奇蹟。
以前在辦公室騷擾他的同事,不是被調往別的部門、離開公司,要不就開始完全不再理他。
他開始喜歡他的工作了。
當他走在街上,再也沒有人騷擾他,他們全不見了。
當他照例上台表演,他開始獲得掌聲,而且沒人挑釁他了!
他整個生命都改變了;因為他從專注在他所不要、所畏懼、想避免的事物中,
轉變成專注在他真正想要的事物上。
羅伯特的生命改變了,因為他改變了思想。他向宇宙發出不一樣的頻率。
不論情況看起來有多麼不可能,宇宙必定會送來新頻率的畫面。
羅伯特的新思想成為他的新頻率,他的整個生命畫面就改變了。
你的生命掌握在你手中。不論你現在身在何處、不論你生命中發生過什麼,
你都可以開始有意識地選擇你的思想,進而改變你的生命。
根本沒有所謂的「絕境」;你生命的每個境況,都是能改變的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心的力量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你所吸引的,正是你意識中最居多數的思想
──不論它們是不是有被意識到。這就是要點所在。
不論你過去有沒有覺察到你的思想,現在你漸漸覺察到了。
就在此時──藉由知道這個祕密──你從沉睡中醒來,並且變得有意勢!
意識到這個知識、這個法則,以及從你思想而來的力量。
約翰‧迪馬提尼醫師
說到這個祕密,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仔細地觀察,
你會發現,心智和意念的力量就在我們的周遭。
我們需要的,只是打開眼睛看。
麗莎‧妮可絲
處處你都看得到吸引力法則。
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;人、工作、環境、健康、財富、債務、喜悅、
你開的車子、你參與的社群,就像磁鐵一樣,這些都是你吸引來的。
你想什麼,就帶來什麼。
你的整個生命,就是腦中思想的彰顯。
這是個內含而非排外的宇宙,沒有任何事物是在吸引力法則之外的。
你的生命是一面鏡子,反映出你的主導思想。
所有活在這星球上的,都依著吸引力法則運作;
但人類和它們的差別是,人有辨識的心,能夠使用自由意志來揀選思想。
人擁有透過刻意的思維,用心力創造出自己整個生命的力量。
弗萊德‧亞倫‧吳爾夫博士
(量子物理學家、講師、得獎作家)
我們可不是從一廂情願的想法、
或是假想的狂熱觀點來談這些的;
而是用一種更深的、基本的了解。
量子物理學其實已經開始指向這個發現,
它說:沒有與「心」無關的宇宙;
其實所感知的一切,都是「心」所形塑的。
想想那個宇宙中「最有力量的發射台」的比喻,你就會明白它與吳爾夫博士所說之間完美的關聯性。你的心想出一些思想,然後畫面會傳送回去,成為你的生命經驗。你不只用思想創造你的生命,你的思想也在有力地創造這個世界。如果你以前認為自己是無關輕重、對這個世界沒有影響力,那麼請再想一想吧。其實你的心,正在形塑你周遭的世界。
過去八十年來,量子物理學家驚人的研究和發現,使我們對深不可測的人心創造力,有了更多的了解。他們的研究,和這世上偉大的心智們──包括卡內基、愛默生、莎士比亞、培根、克里希那穆提和佛陀──所說的話是一致的。
包伯‧普克特
就算不了解這個法則,並不表示你就可以不理會它。
或許你並不了解電,但你仍然可以享用電的好處。
我不知道電是怎麼運作的,但我知道:
你可以用電來煮一個人的晚餐,你也可以用它來「煮」那個人!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通常剛開始了解這個大祕密的人,
會對他們所有的負面思想變得很害怕。
他們必須要知道:科學上已經證實,
一個正向思想的力量,勝過負面思想數百倍。
這降低了他們某種程度的憂慮。
要讓負面的事物在你的生命中出現,的確是需要很多負面思想和持續性的負面思考才會發生。
然而,只要你持續負面思想一段時間,它們就會在你的生命中出現。
如果憂慮自己有負面的思想,你就會吸引更多擔心負面思想的憂慮,同時讓這憂慮加倍。
所以現在就下定決心,只想那些有益的思想吧。
同時,要向宇宙做出宣告:所有好的思想都是強效有力的;任何負面的思想都是脆弱無效。
麗莎‧妮可絲
感謝上帝給予時間的緩衝,使你所想的不會立即成真,否則可就麻煩了。
時間的延緩對你是很有用的;它給你「再評價」的機會,讓你想清楚你想要的,
並做出新的選擇。
創造你生命的一切力量,當下已經具足。因為,當下你就在思想。
如果你已有一些「實現後不會有好處」的思想,那麼當下你就可以改變想法。
你可以用好的思想來取代,把之前的思想都清除掉。
時間對你很有用處,因為它可以讓你有新的想法、發出新的頻率──就在當下!
喬‧維泰利博士
你應該覺察到你的思想,並且謹慎揀選你的思想。
你得樂在其中,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生命的傑作;
你就是你生命的米開朗基羅,雕塑中的大衛像正是你自己。
要主宰自心的方法之一是,學會讓心靜下來。毫無例外地,本書中所有的導師們,都把靜心當作每天要做的事。直到發現這個祕密後,我才明白,靜心的力量是多麼強大。
靜心能夠平息你的心、幫助你控制思想,並且讓身體恢復活力。
最棒的是,你無需挪出幾個小時來靜心,剛開始只要每天三到十分鐘,
就能對思想的控制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。
為了能覺察到你的思想,你也可以設定一個意念──「我是自己思想的主人。」
常常這樣說,將這句話拿來當成靜心的練習。
由於你抱持這樣的一個意念,依據吸引力法則,你一定會成為那樣。
現在你接納的,是能夠創造出你最精彩的生命版本的知識。
而這個版本的你,其可能性已經存在了──就在你這個精彩版本的頻率中。
決定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、做什麼事,以及擁有什麼東西。
然後想著這些,發出頻率,你的願景就會在你的生命中實現。
http://www.booklife.com.tw/secret.asp
http://www.booklife.com.tw/secret1.asp
參考看看,也可以發表觀後感言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這祕密是什麼
包伯‧普克特
(哲學家、作家、人生導師)
這個祕密能帶給你任何你想要的──幸福、健康和財富。
喬‧維泰利博士
(玄學家、行銷專家、作家)
你可以擁有、去做、或成為任何你想要的。
約翰‧亞薩拉夫
(企業家、理財專家)
不論它有多大,我們都能擁有我們所選擇的。
你想住什麼樣的房子呢?你想成為億萬富翁嗎?
你想做什麼事業呢?你想要有更多的成就嗎?
你到底真正想要什麼?
約翰‧迪馬提尼醫師
(哲學家、整脊師、治療師、個人轉化專家)
這是生命的大祕密。
丹尼斯‧維特利博士
(心理學家、心智潛能訓練師)
過去擁有這祕密的領導者,為了保持自身的權力不與人分享,
於是就讓他人對這祕密保持無知的狀態。
人們去工作、做事、然後回家;
他們沒有權力,只能繼續做這些繁重的工作。
因為這祕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。
歷史上一直有許多人覬覦這個祕密的知識,
也有許多人找到了傳佈這個祕密讓世人知曉的途徑。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(夢想家、國際大愛靈性中心創辦者)
我看過許多發生在人們生活中的奇蹟:
財務上的奇蹟、身體和精神療癒的奇蹟,
以及關係癒合的奇蹟。
傑克‧坎菲爾
(作家、教師、人生導師、勵志演說家)
這一切的發生,是因為知道如何運用這個祕密。
這祕密是什麼?
包伯‧普克特
你現在可能正納悶著:「這個祕密是什麼?」我會告訴你我是怎麼明瞭的。
我們都在同一個「無限的力量」下運作,也被同樣的法則導引著。宇宙的性質是如此地精準,因此我們才能毫無困難的建造太空船,把人類送上了月球,對登陸時間的掌控,能精確到以秒為單位的程度。
不論你身在何處──印度、澳洲、紐西蘭、斯德哥爾摩、倫敦、多倫多、蒙特婁或紐約──我們都是依循同一個力量和法則在運作。那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!
這個祕密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!
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。
它們藉由你心中所抱持的「心像」而吸引向你;它們就是你所想的。
不論你心中想什麼,你都會吸引它們來。
「你的每個思想都是實在的──它是一種力量。」
──普蘭特斯‧馬福德(新時代思想先驅,1834-1891)
在這世上出現過的偉大導師們都教導我們,宇宙中最有力量的法則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。
如莎士比亞、布朗寧、布雷克之類的詩人,他們在詩裡頭傳達它;像貝多芬之類的音樂家,就透過音樂表達它;達文西之類的藝術家,則在繪畫裡描寫它;還有包括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愛默生、畢達哥拉斯、培根、牛頓、歌德、雨果等在內的偉大思想家們,則在他們的教導和著作中分享它。他們的名字永垂不朽,他們的傳奇故事百年不衰。
像印度教、煉金術、佛教、猶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等宗教,以及像古代巴比倫和埃及的文明,也都藉由文字和故事傳達這個祕密。藉由各種形式,這個祕密被記錄流傳了好幾個世代,每個時代都能在古文中發現這個法則。紀元前三千年,它就被記載在石頭上了。雖然早在過去就有人覬覦這個知識──真的有人這麼做──這祕密總還是在那等人發掘。
這法則在太初之時就開始了。它一直都在,也將永遠存在。
就是這個法則決定宇宙的完整秩序、決定你生命中的每分每秒,以及生活體驗中的每一件事。不論你是誰、或是身在何處,吸引力法則都在形塑你的整個生命經驗;而這個無上法則,正是透過你的思想來運作。讓吸引力法則起作用的,就是你──藉由你的思想。
查爾斯‧哈尼爾在一九一二年這麼描述吸引力法則:「萬物的整個系統都依之運作的最偉大、又絕無差錯的法則。」
包伯‧普克特
智者一直都明白這個祕密。
回頭看看古代的巴比倫人,他們也都明白這個;
他們是得天獨厚的少數人。
古代巴比倫人和他們驚人的富裕,學者們都有詳細的文獻記載。他們也以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「巴比倫空中花園」聞名於世。他們藉由對宇宙法則的了解,成為歷史上最富有的種族之一。
包伯‧普克特
你想想看,為什麼那些只佔人口百分之一的人,
卻賺走了約佔全部人口百分之九十六的總財富呢?
你以為那只是意外嗎?那是有原因的。
他們知道某些事情,他們明白這個祕密。
現在,我們將帶領你進入這個祕密。
所有在生活中吸引富裕的人,其實都在使用這個祕密──不論他們自己曉不曉得。他們用富裕與豐饒的思想來思維,絕不讓相反想法生根。富裕的思想成了決定性的多數,他們只知道富裕,除此之外心中就沒有別的了。不論他們有沒有覺知到這些,帶給他們富裕的,正是這些決定性多數的思想。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實際運作的情形。
舉一個「祕密」和吸引力法則實際運作的完美例子:你該聽說過某些獲得巨額財富的人,賠光了錢,但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又賺回驚人的財富。不論他們本身知不知道,這些案例發生的實際情況是──他們大多數的思想是放在「富裕」的想法上,這正是他們一開始會獲得財富的原因;然後他們讓「失去財富」的思想進到心裡頭來,直到失去財富的恐懼成了思想中的多數。是他們自己把思想的天平,從「富裕」端傾向「失去」端,所以最後錢全賠光了。雖然錢沒了,但只要「失去」的恐懼一消失,他們就又回到天平「富裕」的那一端,於是財富就又回來了。
不論你想的是什麼,這法則都會給你回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同類相吸
約翰‧亞薩拉夫
對我來說,看待「吸引力法則」最簡單明瞭的方式是,
把自己想成是一塊磁鐵,知道它會吸引東西。
你是宇宙中吸引力最強的!
在你之內,有
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都更強而有力的磁引力;
這無法估量的磁引力,
正是透過你的思想發散出來。
包伯‧道爾
(作家、吸引力法則專家)
基本上,「吸引力法則」說的就是「同類相吸」的道理;
但實際上,我們是從思想上的層次來說的。
吸引力法則說「同類」會吸引「同類」,因此當你出現了一個思想,也會再吸引其他同類的思想過來。以下是更多生活中你可能有過的吸引力法則經驗:
你是否曾經一開始去想某件不愉快的事情時,愈是去想就愈顯得不愉快?那是因為,當你持續一種想法,吸引力法則會立刻帶來更多同類的思想給你。才幾分鐘,你就引來了這麼多同類的不愉快思想,於是整個狀況就顯得越來越糟糕。越想,你就越煩。
你或許曾經在聽某首歌時,有過吸引同類思想的經驗;你會發現,你無法在腦海中擺脫掉那首歌,它會在你心裡頭一遍又一遍地重覆。那是因為,在聽那首歌的同時──就算你不了解這首歌在唱什麼──你已經把全部的注意力和思想焦點放在上頭了;當你這麼做時,就會吸引更多與那首歌同類的思想。於是吸引力法則就開始作用,一直不斷帶來更多那首歌的思想。
約翰‧亞薩拉夫
身為人類,我們的任務就是持續某種思想,
讓我們想要的事物在心中保持絕對的清晰,
從而啟動「吸引力法則」──宇宙最偉大的法則之一。
你會成為你最常想的,也會吸引來你最常想的。
目前的生活就是你過去思想的映現──包括所有美好的事,以及你認為不那麼好的事。既然「最常想的」會被你吸引過來,那麼要在生活的每個主題上,明白你佔最多數的主導思想是什麼,就輕而易舉了,因為它就是你截至目前為止的生命經驗!你現在就在學習這個祕密;運用它,你就能改變一切。
包伯‧普克特
你在心中見到的,將會成為你手中得到的。
如果能在心中想著你所要的,並且讓它成為你的主導思想,那麼你就會把它帶進你的生活中。
麥克‧杜利
(作家、國際級演說家)
這原理可以歸納成簡單的三句話:
思想──變成──實物!
藉由這個最有力量的法則,你的思想在生活中變成實物。
思想變成實物!不斷地對自己這樣說,讓它滲透到你的意識和覺知裡。思想變成實物!
約翰‧亞薩拉夫
大多數人不了解的是,思想有它的頻率。
思想是可以量測的。
因此如果你一再不斷地想它,
在心中想像擁有全新的車子、獲得所需的金錢、
成立一家公司、找到靈魂的伴侶……當你在想像那是什麼樣子時,
你就是在發出一種持續性的頻率。
喬‧維泰利博士
思想會發出磁力訊息,並將相等同的事物吸引回去給你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吸引好的,不要壞的
約翰‧亞薩拉夫
但是問題來了。大多數人都在想著他們不想要的事物,
卻還納悶說,怎麼不想要的事一直不斷出現呢?
人們之所以無法擁有他們想要的,理由只有一個,就是他們對「不想要的」想得比「想要的」多。聽聽你的思想、和你所說的話吧。這法則是絕對的,而且不會有差錯。
「不想要」是一個猖獗了數個世紀,比人類所曾見過的瘟疫更為嚴重的流行病。人們讓「不想要的」主導他們的所思、所言、所行,並讓它成為焦點,於是這種流行病就這樣茍存著。然而現今將會是改變歷史的一代,因為我們正在領受從這流行病中解脫的知識!它由你開始。只要你的所言、所思都只關乎你想要的,你就成了這新思想運動的開拓者。
包伯‧道爾
吸引力法則不會去管你所感受的是好、是壞;
也不會管你想不想要它。它只是回應你的思想。
因此,如果你只是看著堆積如山的債務、對它感覺糟糕透頂,
那你就是在對宇宙發出訊號說:「我真的感覺很糟,因為有這麼多的債務。」
這樣一來,你只是在肯定它;你存在的每個層面都會感覺到它,
你得到的將會是越來越多這種感覺。
吸引力法則就是自然的法則。它是客觀的,眼中沒有好、壞的分別。
它只是接收你的思想,然後以生命經驗的形式,把這些思想回映給你。
吸引力法則只是給你自己所想的東西罷了。
麗莎‧妮可絲
(作家、個人啟能倡導者)
吸引力法則是非常順從的。當你想著你想要的事物,
並且全心將焦點置於其上,吸引力法則每次給的,都會正是你所要的。
當你把焦點放在你不想要的事物上──「我不要遲到、我不要遲到」
──吸引力法則是聽不到你「不要」的呼喊的;
它只彰顯你所想的,所以它會一再不斷地出現。
吸引力法則對你的「要」與「不要」並無偏見。
當你專注在某個事物上──不論它是什麼──其實你就是在呼喚它來到你的存在裡。
當你把思想聚焦在你想要的事物上,並且持續它;在那個時刻,你就是在運用宇宙最大的力量,召喚著你想要的事物。吸引力法則並不判別「不要」、「不」、「別」,或其他任何否定的字眼。當你用否定的字眼說話,吸引力法則所接收到的其實是:
「我可不想讓這套衣服被濺到。」
「我要把東西濺到這套衣服上,而且要濺到更多東西。」
「我不要頭髮被剪得難看。」
「我要頭髮剪得難看。」
「我不想被耽擱了。」
「我想耽擱。」
「我不要那人對我那麼粗魯。」
「我要那人和更多的人對我粗魯。」
「我不要餐廳把我們的桌位讓掉。」
「我要餐廳把我們的桌位讓掉。」
「我不希望這些鞋子不合腳。」
「我要不合腳的鞋。」
「這些工作我處理不來。」
「我想要工作多到處理不來。」
「我不想感染到流行感冒。」
「我想得到流行感冒,而且還想感染到更多其他的。」
「我不想爭吵。」
「我想要更多的爭吵。」
「別那樣對我說話。」
「我就是要你和別人那樣對我說話。」
吸引力法則給你的,就是你所想的──就這樣!
包伯‧普克特
不論你相不相信、或者了不了解,
吸引力法則都一直在作用著。
吸引力法則就是創造的法則。量子物理學家告訴我們,整個宇宙是從思想中出現的!
你藉由思想和吸引力法則,創造出你自己的生命,而且人人皆然。
不是你知道這個法則它才運作,它早已在你的一生及從古至今每個人的生命中持續運作了。
當你對這個偉大法則有更深的體認,那麼你就會意識到你有多麼不可思議的力量,
竟然能夠想出你的生命,讓它在存在中出現。
麗莎‧妮可絲
你在思想的同時,它就在運作。
你思想流動的時候,吸引力法則就在運作。
當你想著過去,吸引力法則運作著;
當你想著現在或未來,吸引力法則也是在運作著。
它是持續中的過程,你無法按暫停或停止;
它和你的思想一樣,永遠都在運作中。
不論明不明白,我們大部分的時間,都是在思想著。自己在說話或聽別人講話時,你在思想;閱讀報紙或看電視時,你在思想;回憶你的過去,你在思想;思慮未來的事,你在思想;開車的時候,你在思想;早上準備好一天的開始,你也在思想。對我們許多人來說,只有在睡覺時,才是唯一沒有思想的時候。然而吸引力法則的力量,仍然對入睡前最後的那幾個思想在起作用。所以,讓你睡前的思想都是好的思想吧。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創造一直都在發生。每當思想一產生,
或者持續某種慣常的思考方式,人就在創造的過程中了。
你現在所想的,就在創造你的未來。你用思想創造你的生命。因為你一直在思想,一直在創造。你最常想的、或最常把焦點放在上頭的,將會出現而成為你的生命。
如同所有的自然法則一樣,這個法則有它的完美性。你創造你的生命。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!你的思想就是種子,你收成的果,乃依你播下的種子而定。
如果你抱怨,吸引力法則將會有力地帶來更多情境,讓你去抱怨。如果你聆聽他人的抱怨,並且把焦點放在上頭、支持它、贊同它,那麼你就是在吸引更多的抱怨情境給自己。
這個法則只是在反映、並如實地把你思想所聚焦的東西,送回去給你。當你有了這個強而有力的知識,藉由改變你的思考方式,你就能完全改變生命中所有的境況和事件。
比爾‧哈利斯
(教師、中心點研究院創立者)
有位參加我線上課程的學生叫羅伯特;
這課程有些部分需要用電子郵件和我書信往來。
羅伯特是個同性戀者,在他給我的電子郵件中,描述了他生活中所發生的殘酷事實。
在職場上,他的同事聯合起來欺侮他;人們對他的惡意,讓他一直感到壓力很大。
走在街上,到處都碰上厭惡同性戀的人用各種方式傷害他。
他想成為堂堂正正的諧星,但在台上表演時,每個人都用同性戀的話題挑釁他。
他的整個生活成了一種不幸和悲慘,
生活的焦點都是盤繞在「自己是同性戀才會被攻擊」的想法上。
我開始教導他,是他自己一直把焦點放在不想要的事物上的。
我把電子郵件寄了回去,並且跟他說:「你再讀一次。
看看你跟我講了多少你不想要的事物。
我看得出來,你非常在意這個;但是如果你一味地把焦點放在某事上,
你甚至會促使它更快發生!」
於是,他開始將「專注在想要的事物上」這件事謹記在心,並且開始真的試著去做。
接下來六到八週內所發生的事,簡直就是個奇蹟。
以前在辦公室騷擾他的同事,不是被調往別的部門、離開公司,要不就開始完全不再理他。
他開始喜歡他的工作了。
當他走在街上,再也沒有人騷擾他,他們全不見了。
當他照例上台表演,他開始獲得掌聲,而且沒人挑釁他了!
他整個生命都改變了;因為他從專注在他所不要、所畏懼、想避免的事物中,
轉變成專注在他真正想要的事物上。
羅伯特的生命改變了,因為他改變了思想。他向宇宙發出不一樣的頻率。
不論情況看起來有多麼不可能,宇宙必定會送來新頻率的畫面。
羅伯特的新思想成為他的新頻率,他的整個生命畫面就改變了。
你的生命掌握在你手中。不論你現在身在何處、不論你生命中發生過什麼,
你都可以開始有意識地選擇你的思想,進而改變你的生命。
根本沒有所謂的「絕境」;你生命的每個境況,都是能改變的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心的力量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你所吸引的,正是你意識中最居多數的思想
──不論它們是不是有被意識到。這就是要點所在。
不論你過去有沒有覺察到你的思想,現在你漸漸覺察到了。
就在此時──藉由知道這個祕密──你從沉睡中醒來,並且變得有意勢!
意識到這個知識、這個法則,以及從你思想而來的力量。
約翰‧迪馬提尼醫師
說到這個祕密,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仔細地觀察,
你會發現,心智和意念的力量就在我們的周遭。
我們需要的,只是打開眼睛看。
麗莎‧妮可絲
處處你都看得到吸引力法則。
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;人、工作、環境、健康、財富、債務、喜悅、
你開的車子、你參與的社群,就像磁鐵一樣,這些都是你吸引來的。
你想什麼,就帶來什麼。
你的整個生命,就是腦中思想的彰顯。
這是個內含而非排外的宇宙,沒有任何事物是在吸引力法則之外的。
你的生命是一面鏡子,反映出你的主導思想。
所有活在這星球上的,都依著吸引力法則運作;
但人類和它們的差別是,人有辨識的心,能夠使用自由意志來揀選思想。
人擁有透過刻意的思維,用心力創造出自己整個生命的力量。
弗萊德‧亞倫‧吳爾夫博士
(量子物理學家、講師、得獎作家)
我們可不是從一廂情願的想法、
或是假想的狂熱觀點來談這些的;
而是用一種更深的、基本的了解。
量子物理學其實已經開始指向這個發現,
它說:沒有與「心」無關的宇宙;
其實所感知的一切,都是「心」所形塑的。
想想那個宇宙中「最有力量的發射台」的比喻,你就會明白它與吳爾夫博士所說之間完美的關聯性。你的心想出一些思想,然後畫面會傳送回去,成為你的生命經驗。你不只用思想創造你的生命,你的思想也在有力地創造這個世界。如果你以前認為自己是無關輕重、對這個世界沒有影響力,那麼請再想一想吧。其實你的心,正在形塑你周遭的世界。
過去八十年來,量子物理學家驚人的研究和發現,使我們對深不可測的人心創造力,有了更多的了解。他們的研究,和這世上偉大的心智們──包括卡內基、愛默生、莎士比亞、培根、克里希那穆提和佛陀──所說的話是一致的。
包伯‧普克特
就算不了解這個法則,並不表示你就可以不理會它。
或許你並不了解電,但你仍然可以享用電的好處。
我不知道電是怎麼運作的,但我知道:
你可以用電來煮一個人的晚餐,你也可以用它來「煮」那個人!
麥可‧柏納德‧貝奎斯
通常剛開始了解這個大祕密的人,
會對他們所有的負面思想變得很害怕。
他們必須要知道:科學上已經證實,
一個正向思想的力量,勝過負面思想數百倍。
這降低了他們某種程度的憂慮。
要讓負面的事物在你的生命中出現,的確是需要很多負面思想和持續性的負面思考才會發生。
然而,只要你持續負面思想一段時間,它們就會在你的生命中出現。
如果憂慮自己有負面的思想,你就會吸引更多擔心負面思想的憂慮,同時讓這憂慮加倍。
所以現在就下定決心,只想那些有益的思想吧。
同時,要向宇宙做出宣告:所有好的思想都是強效有力的;任何負面的思想都是脆弱無效。
麗莎‧妮可絲
感謝上帝給予時間的緩衝,使你所想的不會立即成真,否則可就麻煩了。
時間的延緩對你是很有用的;它給你「再評價」的機會,讓你想清楚你想要的,
並做出新的選擇。
創造你生命的一切力量,當下已經具足。因為,當下你就在思想。
如果你已有一些「實現後不會有好處」的思想,那麼當下你就可以改變想法。
你可以用好的思想來取代,把之前的思想都清除掉。
時間對你很有用處,因為它可以讓你有新的想法、發出新的頻率──就在當下!
喬‧維泰利博士
你應該覺察到你的思想,並且謹慎揀選你的思想。
你得樂在其中,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生命的傑作;
你就是你生命的米開朗基羅,雕塑中的大衛像正是你自己。
要主宰自心的方法之一是,學會讓心靜下來。毫無例外地,本書中所有的導師們,都把靜心當作每天要做的事。直到發現這個祕密後,我才明白,靜心的力量是多麼強大。
靜心能夠平息你的心、幫助你控制思想,並且讓身體恢復活力。
最棒的是,你無需挪出幾個小時來靜心,剛開始只要每天三到十分鐘,
就能對思想的控制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。
為了能覺察到你的思想,你也可以設定一個意念──「我是自己思想的主人。」
常常這樣說,將這句話拿來當成靜心的練習。
由於你抱持這樣的一個意念,依據吸引力法則,你一定會成為那樣。
現在你接納的,是能夠創造出你最精彩的生命版本的知識。
而這個版本的你,其可能性已經存在了──就在你這個精彩版本的頻率中。
決定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、做什麼事,以及擁有什麼東西。
然後想著這些,發出頻率,你的願景就會在你的生命中實現。
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
小遊戲
http://reesion.cool.ne.jp/fg/flash/dex/dex_001_010/dex_g_006.htm
前陣子滿有名的遊戲,電視好像還有報導過。玩法蠻簡單的,只要在採礦機的鑽頭轉動到適當的角度時,按下方向鍵下,只要角度對,採礦機會自動把黃金搬回來。隨著抓到的物品大小不一,拉回來的速度也會不一樣,當然也會拉到小動物或是炸藥等。每一關結束,還可以採構道具來幫助你採礦,來試試看你可不可以當一個稱職的礦工吧!
http://www.slime.com.tw/mail/game_1.htm
史萊姆裡面有一堆小遊戲
前陣子滿有名的遊戲,電視好像還有報導過。玩法蠻簡單的,只要在採礦機的鑽頭轉動到適當的角度時,按下方向鍵下,只要角度對,採礦機會自動把黃金搬回來。隨著抓到的物品大小不一,拉回來的速度也會不一樣,當然也會拉到小動物或是炸藥等。每一關結束,還可以採構道具來幫助你採礦,來試試看你可不可以當一個稱職的礦工吧!
http://www.slime.com.tw/mail/game_1.htm
史萊姆裡面有一堆小遊戲
文字的趣味
晶對品說 :「你們家難道沒有裝修 ?」
呂對昌說 :「和你相比 , 我家徒四壁 .」
9對6說 :「倒什麼立 ? 小心腦充血 !」
由對甲說 :「你什麼時候學會倒立了 ?」
夫對天說 :「我總算盼到了出頭之日 .」
屎對尿說 :「乾的和稀的就是不一樣 .」
也對她說 :「當老板了 , 出門還帶祕書?」
木對束說 :「別以為穿上馬甲我就不認得你了 !」
丙對兩說 :「你家什麼時候多了一個人 , 結婚了 ?」
非對韭說 :「我們蜈蚣也會走鋼絲呀 ?」
日對旦說 :「你什麼時候學會玩滑板了 ?」
大對爽說 :「就四道題 , 你怎麼全做錯了 ?」
卓對罩說 :「戴什麼頭巾 , 想裝賓拉登啊 ?」
女對子說 :「我們結婚吧 , 那樣才『好』!」
乒對乓說 :「你我都一樣 , 一等殘廢軍人 .」
兵對丘說 :「看看戰爭有多殘酷 , 兩條腿都炸飛了 !」
弋對戈說 :「別以為你帶了一把劍我就怕你 , 有種單挑 !」
呂對昌說 :「和你相比 , 我家徒四壁 .」
9對6說 :「倒什麼立 ? 小心腦充血 !」
由對甲說 :「你什麼時候學會倒立了 ?」
夫對天說 :「我總算盼到了出頭之日 .」
屎對尿說 :「乾的和稀的就是不一樣 .」
也對她說 :「當老板了 , 出門還帶祕書?」
木對束說 :「別以為穿上馬甲我就不認得你了 !」
丙對兩說 :「你家什麼時候多了一個人 , 結婚了 ?」
非對韭說 :「我們蜈蚣也會走鋼絲呀 ?」
日對旦說 :「你什麼時候學會玩滑板了 ?」
大對爽說 :「就四道題 , 你怎麼全做錯了 ?」
卓對罩說 :「戴什麼頭巾 , 想裝賓拉登啊 ?」
女對子說 :「我們結婚吧 , 那樣才『好』!」
乒對乓說 :「你我都一樣 , 一等殘廢軍人 .」
兵對丘說 :「看看戰爭有多殘酷 , 兩條腿都炸飛了 !」
弋對戈說 :「別以為你帶了一把劍我就怕你 , 有種單挑 !」
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
我們這個時代的尷尬
我們這個時代的尷尬
我們居住的房屋越來越寬敞,家庭卻越來越小型化;
可以享受的生活便利日益增多,屬于自己的時間卻日趨減少;
我們獲得了一張又一張學位證書,卻愈加頻繁地陷入對常識的茫然中。
我們廣泛地涉獵各類知識,卻越來越缺乏對於外界事物的準確把握和判斷。
我們的專家越來越多,問題卻也日漸增加。
藥物越吃越多,健康卻每況愈下。
我們花錢太瘋,笑容太少,開車太快,怒氣太盛
熬夜太晚,起身太累,文章讀得太少,電視看得太勤,禱告做得太少。
我們的住房越來越好,脾氣卻越來越糟。
我們行駛的道路越來越寬闊,眼光卻越來越狹隘。
我們掌握了謀生手段,卻不懂得生活真諦。
我們讓年華付諸流水,卻不曾將生命傾注其中。
我們不斷聚斂物質財富,卻逐漸丟失了自我價值。
我們的話語太多,真愛太少,謊言泛濫。
我們可以征服外部空間,卻懾於走進內心世界。
我們可以擊碎原子,卻不能突破思想偏見。
我們能夠往返於地球與月球之間
卻不樂於穿過馬路向新鄰居問好。
我們付出很多,可獲得的很少;
我們購買了很多,可從中得到的樂趣卻很少。
我們寫得很多,可學到的很少;
計畫很多,可完成的很少。
我們學會了追趕時間,卻沒學會耐心等待。
我們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,道德品行卻日益淪喪。
我們生產更多的電腦用於存儲更多的訊息和製造更多的拷貝,而相互間的交流與溝通卻越來越少。
我們擁有的是數量,缺乏的是質量。
這是一個快餐食品和消化遲緩相伴的時代;
一個體格高碩和性格病態並存的時代;
一個追名逐利和人情冷漠相生的時代。
我們的閒暇多了,樂趣卻少了;食品種類多了,營養卻少了;
雙薪家庭增加了,離婚率也激升了;居室的裝修華麗了,家庭卻殘缺破碎了。
我們居住的房屋越來越寬敞,家庭卻越來越小型化;
可以享受的生活便利日益增多,屬于自己的時間卻日趨減少;
我們獲得了一張又一張學位證書,卻愈加頻繁地陷入對常識的茫然中。
我們廣泛地涉獵各類知識,卻越來越缺乏對於外界事物的準確把握和判斷。
我們的專家越來越多,問題卻也日漸增加。
藥物越吃越多,健康卻每況愈下。
我們花錢太瘋,笑容太少,開車太快,怒氣太盛
熬夜太晚,起身太累,文章讀得太少,電視看得太勤,禱告做得太少。
我們的住房越來越好,脾氣卻越來越糟。
我們行駛的道路越來越寬闊,眼光卻越來越狹隘。
我們掌握了謀生手段,卻不懂得生活真諦。
我們讓年華付諸流水,卻不曾將生命傾注其中。
我們不斷聚斂物質財富,卻逐漸丟失了自我價值。
我們的話語太多,真愛太少,謊言泛濫。
我們可以征服外部空間,卻懾於走進內心世界。
我們可以擊碎原子,卻不能突破思想偏見。
我們能夠往返於地球與月球之間
卻不樂於穿過馬路向新鄰居問好。
我們付出很多,可獲得的很少;
我們購買了很多,可從中得到的樂趣卻很少。
我們寫得很多,可學到的很少;
計畫很多,可完成的很少。
我們學會了追趕時間,卻沒學會耐心等待。
我們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,道德品行卻日益淪喪。
我們生產更多的電腦用於存儲更多的訊息和製造更多的拷貝,而相互間的交流與溝通卻越來越少。
我們擁有的是數量,缺乏的是質量。
這是一個快餐食品和消化遲緩相伴的時代;
一個體格高碩和性格病態並存的時代;
一個追名逐利和人情冷漠相生的時代。
我們的閒暇多了,樂趣卻少了;食品種類多了,營養卻少了;
雙薪家庭增加了,離婚率也激升了;居室的裝修華麗了,家庭卻殘缺破碎了。
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