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在讀三年級的妹妹是個左撇子,一天老師回家前出了題作文題目,作為同學的家庭功課,圓圓急急忙忙的抄下題目就收拾書包回家了。
回家後打開連絡簿,才看到作文題是[媽媽的毛],這下可難倒這個三年級的小女生了,妹妹絞盡腦汁想了半天,才寫了兩行:『媽媽的毛,最長的是頭髮,最短的是睫毛』,就怎麼也寫不下去了,於是跑去問媽媽。
媽媽一看到題目是寫關於她的毛著實嚇了一跳,於是媽媽打電話去和老師理論,問老師怎麼出這種題目。
媽媽:『老師啊,你有沒有搞錯,孩子還這麼小怎麼能出這種題目呢?』
老師:『這作文題目有什麼問題嗎?我覺得小孩子越早寫這種題目越好。』
﹝老師覺得這樣可以讓小朋友早一點知道感恩。﹞
媽媽:『有沒有搞錯啊?這老師是怎麼當的?』
老師心想,是不是媽媽不好意思在小孩面前自己誇讚自己,才不好意思寫?
於是說:『要是真的不會寫,也可以問問爸爸啊,參考一下他的意見。』
這時媽媽真的氣瘋了,生氣的罵:
『我說老師啊!你再怎麼樣也不能出媽媽的毛這種題目嘛!』
老師嚇了一跳:我出的題目是
媽媽的手耶!
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
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
水的正確喝法
陳偉寶泌尿科診所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drchenclinic
觀念
大家都認知水占人體重量60%以上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純水的分子結構很簡單,一個氧原子(兩價負電荷)加上兩個氫原子(各帶一價正電荷),我們可以假想成一位母親(氧原子)兩隻手各牽著一位活潑可愛的小男孩(氫原子)。基本上這是和諧、穩定的組合,與人無仇無怨,正常的水分子對外的總電荷為零,亦即是中性的。如果有一天因為外力因素,母親的一手與小孩分開,脫離的小男孩活力十足,到處亂撞,這就是酸(Acid)。一手牽著小孩,另一手空著的母親,非常焦急,手到處亂抓,希望牽回分開的小孩,這就是鹼(Alkaline)。
正常狀態下的水分子,雖然是穩定又中性,畢竟氫原子就像活潑的小孩,雖然母親手牽著他們,可是兩個小孩仍然忽前忽後、時左時右,圍著母親轉來轉去,小孩子踢石頭,踩螞蟻窩,攀花折木,毫無顧忌。我們設想一個極大的親子比賽場面,大家亂烘烘的一團,大家看不出什麼門道,可是一旦母親都站在前排,孩子們都在後排「亂動」,那麼「效果」就出來了。水分子整體是中性的,可是靠氧端表現負電力量,靠氫端有正電力量,這些微觀的、局部的、有方向性的「在地」力量,正是我們以前所討論的溶解(Dissolution)現象的根源。
鹽巴(氯化鈉)的結晶非常穩定,因為氯是負電一價,鈉是正電一價,就好像一個棋盤上,黑子白子一隻一隻整齊錯開地排放,然後一層一層疊高,構成方型立體結晶,可是一點鹽巴掉進水裡,黑白子一一被拆解,氯離子被氫圍成一堆,鈉離子貼近氧端又是一堆,這是因為水的局部微觀的電力,比鹽分子內部的凝聚電力還要強。
何謂軟水與硬水?
天然的地面水,按照水中所含的礦物質(主要是鈣)其濃度高者為硬水,濃度低者為軟水。台灣本島的水質,愈往北水質愈軟,愈往南水質愈硬,這是天然的「南北失衡」,非人為所能改變。通常軟水的口感比較好喝,硬水喝起來比較「粗」,這種口感上的差異,主要在於礦物質的總電荷量不同。人的嘴巴與舌頭的感覺靈敏度,遠不足以分辨出這些超微量礦物質及濃度上的差異。除了口感外,硬水對人體皮膚也比較「粗」,洗過以後,總感覺乾乾澀澀。
歐洲有許多國家的水質,比台灣南部的水質還要硬很多。針對硬水,歐洲人在生活上有以下幾種因應辦法:
「懶」於洗澡:大多數歐洲人一星期僅洗澡一、二次,尤其是法國人,寧願多灑香水也不願洗澡,每天簡單地「洗洗屁屁」就睡了。西歐許多國家的廁所,在馬桶旁邊,多半就有一個和馬桶一樣大小、但看起來像個無蓋馬桶的「洗屁屁」器。
習慣飲用包裝水:因為口感較佳,法國許多名牌礦泉水,比啤酒還要貴呢!還好水質的硬度高低,對人體健康並無太大影響,因為進入胃腸的鈣,不管是什麼型態,絕大多數都不被吸收,最後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。這樣人體「進出」一回,大概會讓大便稍硬而已。
水質硬度,也不會增加尿路結石的機會,因為法國水質遠比我們硬,其結石病例的盛行率卻低於我們。
自來水煮沸後飲用,除了有消毒殺菌效果,也有部分硬水變軟的功用。無論用什麼材質的水壺煮水,一段時間後水壺內部會積壺垢。水質愈硬,壺垢堆積愈快。這些垢亦屬於鈣的結石,但與人體結石草酸鈣不同,前者通常是碳酸鈣、磷酸鈣、鎂化鈣等,積得太厚,有時可以整層剝落下來,就像一小塊石板。從這些壺垢形成的過程來觀察,雖然是硬水,未加熱時,無論放在壺中多久都不會結成壺垢,一旦加熱沸騰(加入能量),就沈澱析出。由此可見,能量因素在結石形成的重要性。
五道濾心RO,改善水質
想要飲用安全可靠的軟水,推薦讀者們使用一般標準五道濾心的逆滲透(Reverse osmalarity 簡稱RO)純水機,這樣便可達到日常生活所需的標準。這五道濾心包括:一道固態顆粒雜質過濾;三道不同大小的活性碳,吸附水中的可能有害的化學物質;及一道半滲透薄膜,充分達到「乾淨」及硬水化軟的效果。
現在市面上販賣的包裝飲用水,幾乎半數以上是用自來水經RO處理,如此而已。而夏天市面上的食用冰塊,也都是RO水降溫製成的。如果RO的各道濾心能按規定的使用期限更換,可直接飲用,安全無虞。
近年來,有些純水機商品號稱有七道過濾,就是在標準的五道濾心再追加什麼磁波、能量、礦晶等,這些額外附加的設備到目前仍無客觀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其效果,所以大家就自行「意會」吧!
有些人傳說,長期飲用RO水或蒸餾水等純水,會造成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攝取不足,甚至衍生疾病。事實上,在均衡飲食的生活下,不可能發生這些問題,我們的食物來源豐富,無論是動物或植物,它們「生前」吸收天然水源,細胞內富含各種元素和水分;而喝純水當然沒有礦物質,可是純水泡的茶、煮成的湯、調理成的菜式,各種營養及礦物質應有盡有,乾淨又安心哩!
水是地球上生命的根基,在絕大多數的狀態下,它都是穩定又中性。現代生活中有關水的廣告,五花八門,讓人目不暇給,無從判斷,如電解水,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人製造和推介這類產品,其實水的一定「外力」下,例如通過電流,的確可能產生電離現象(往兩電極集結),甚至產生電解作用(水分子拆開變成氫氣和氧氣),可是一旦離開機器,外力因素消除,水逐漸回歸中性穩定的狀態,並無客觀醫學證據顯示其療效可涵蓋人體各種慢性疾病。
另有一個「新興」名詞是黃金奈米水,說穿了它又是一個跟著時代走的廣告詞,科學上根本沒有什麼「水分子團大小」的問題。每一個水分子都是奈米大小,每個水分子對身體都有同等效果。同樣的,有些號稱能量水、宇宙能量水,到底是真是假,只要翻閱童話故事──國王的新衣,答案就在其中矣。
一般家庭飲用水,不管自來水的「軟硬度」,只要加裝上標準的五道濾心RO,並定期更換,水源便符合日常使用的安全標準,用來燒開水、泡茶、煮咖啡、熬湯、做菜,樣樣皆宜,額外附掛的什麼磁波、礦晶、能量石等還沒有科學數據可以證明其效果。
觀念
大家都認知水占人體重量60%以上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純水的分子結構很簡單,一個氧原子(兩價負電荷)加上兩個氫原子(各帶一價正電荷),我們可以假想成一位母親(氧原子)兩隻手各牽著一位活潑可愛的小男孩(氫原子)。基本上這是和諧、穩定的組合,與人無仇無怨,正常的水分子對外的總電荷為零,亦即是中性的。如果有一天因為外力因素,母親的一手與小孩分開,脫離的小男孩活力十足,到處亂撞,這就是酸(Acid)。一手牽著小孩,另一手空著的母親,非常焦急,手到處亂抓,希望牽回分開的小孩,這就是鹼(Alkaline)。
正常狀態下的水分子,雖然是穩定又中性,畢竟氫原子就像活潑的小孩,雖然母親手牽著他們,可是兩個小孩仍然忽前忽後、時左時右,圍著母親轉來轉去,小孩子踢石頭,踩螞蟻窩,攀花折木,毫無顧忌。我們設想一個極大的親子比賽場面,大家亂烘烘的一團,大家看不出什麼門道,可是一旦母親都站在前排,孩子們都在後排「亂動」,那麼「效果」就出來了。水分子整體是中性的,可是靠氧端表現負電力量,靠氫端有正電力量,這些微觀的、局部的、有方向性的「在地」力量,正是我們以前所討論的溶解(Dissolution)現象的根源。
鹽巴(氯化鈉)的結晶非常穩定,因為氯是負電一價,鈉是正電一價,就好像一個棋盤上,黑子白子一隻一隻整齊錯開地排放,然後一層一層疊高,構成方型立體結晶,可是一點鹽巴掉進水裡,黑白子一一被拆解,氯離子被氫圍成一堆,鈉離子貼近氧端又是一堆,這是因為水的局部微觀的電力,比鹽分子內部的凝聚電力還要強。
何謂軟水與硬水?
天然的地面水,按照水中所含的礦物質(主要是鈣)其濃度高者為硬水,濃度低者為軟水。台灣本島的水質,愈往北水質愈軟,愈往南水質愈硬,這是天然的「南北失衡」,非人為所能改變。通常軟水的口感比較好喝,硬水喝起來比較「粗」,這種口感上的差異,主要在於礦物質的總電荷量不同。人的嘴巴與舌頭的感覺靈敏度,遠不足以分辨出這些超微量礦物質及濃度上的差異。除了口感外,硬水對人體皮膚也比較「粗」,洗過以後,總感覺乾乾澀澀。
歐洲有許多國家的水質,比台灣南部的水質還要硬很多。針對硬水,歐洲人在生活上有以下幾種因應辦法:
「懶」於洗澡:大多數歐洲人一星期僅洗澡一、二次,尤其是法國人,寧願多灑香水也不願洗澡,每天簡單地「洗洗屁屁」就睡了。西歐許多國家的廁所,在馬桶旁邊,多半就有一個和馬桶一樣大小、但看起來像個無蓋馬桶的「洗屁屁」器。
習慣飲用包裝水:因為口感較佳,法國許多名牌礦泉水,比啤酒還要貴呢!還好水質的硬度高低,對人體健康並無太大影響,因為進入胃腸的鈣,不管是什麼型態,絕大多數都不被吸收,最後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。這樣人體「進出」一回,大概會讓大便稍硬而已。
水質硬度,也不會增加尿路結石的機會,因為法國水質遠比我們硬,其結石病例的盛行率卻低於我們。
自來水煮沸後飲用,除了有消毒殺菌效果,也有部分硬水變軟的功用。無論用什麼材質的水壺煮水,一段時間後水壺內部會積壺垢。水質愈硬,壺垢堆積愈快。這些垢亦屬於鈣的結石,但與人體結石草酸鈣不同,前者通常是碳酸鈣、磷酸鈣、鎂化鈣等,積得太厚,有時可以整層剝落下來,就像一小塊石板。從這些壺垢形成的過程來觀察,雖然是硬水,未加熱時,無論放在壺中多久都不會結成壺垢,一旦加熱沸騰(加入能量),就沈澱析出。由此可見,能量因素在結石形成的重要性。
五道濾心RO,改善水質
想要飲用安全可靠的軟水,推薦讀者們使用一般標準五道濾心的逆滲透(Reverse osmalarity 簡稱RO)純水機,這樣便可達到日常生活所需的標準。這五道濾心包括:一道固態顆粒雜質過濾;三道不同大小的活性碳,吸附水中的可能有害的化學物質;及一道半滲透薄膜,充分達到「乾淨」及硬水化軟的效果。
現在市面上販賣的包裝飲用水,幾乎半數以上是用自來水經RO處理,如此而已。而夏天市面上的食用冰塊,也都是RO水降溫製成的。如果RO的各道濾心能按規定的使用期限更換,可直接飲用,安全無虞。
近年來,有些純水機商品號稱有七道過濾,就是在標準的五道濾心再追加什麼磁波、能量、礦晶等,這些額外附加的設備到目前仍無客觀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其效果,所以大家就自行「意會」吧!
有些人傳說,長期飲用RO水或蒸餾水等純水,會造成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攝取不足,甚至衍生疾病。事實上,在均衡飲食的生活下,不可能發生這些問題,我們的食物來源豐富,無論是動物或植物,它們「生前」吸收天然水源,細胞內富含各種元素和水分;而喝純水當然沒有礦物質,可是純水泡的茶、煮成的湯、調理成的菜式,各種營養及礦物質應有盡有,乾淨又安心哩!
水是地球上生命的根基,在絕大多數的狀態下,它都是穩定又中性。現代生活中有關水的廣告,五花八門,讓人目不暇給,無從判斷,如電解水,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人製造和推介這類產品,其實水的一定「外力」下,例如通過電流,的確可能產生電離現象(往兩電極集結),甚至產生電解作用(水分子拆開變成氫氣和氧氣),可是一旦離開機器,外力因素消除,水逐漸回歸中性穩定的狀態,並無客觀醫學證據顯示其療效可涵蓋人體各種慢性疾病。
另有一個「新興」名詞是黃金奈米水,說穿了它又是一個跟著時代走的廣告詞,科學上根本沒有什麼「水分子團大小」的問題。每一個水分子都是奈米大小,每個水分子對身體都有同等效果。同樣的,有些號稱能量水、宇宙能量水,到底是真是假,只要翻閱童話故事──國王的新衣,答案就在其中矣。
一般家庭飲用水,不管自來水的「軟硬度」,只要加裝上標準的五道濾心RO,並定期更換,水源便符合日常使用的安全標準,用來燒開水、泡茶、煮咖啡、熬湯、做菜,樣樣皆宜,額外附掛的什麼磁波、礦晶、能量石等還沒有科學數據可以證明其效果。
間質性膀胱炎 無關感染 不易診斷
間質性膀胱炎 無關感染 不易診斷
2007-11-07 00:00/謝卿宏 醫師
醫藥疾病 文: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謝卿宏
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和感染性膀胱炎非常像,在治療上除了消極性的自我照顧外,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膀胱鏡診治,並施行膀胱訓練。
「間質性膀胱炎」是生殖泌尿道疾病中相當特殊的一種,它所表現出來的症狀與感染性膀胱炎非常類似,有尿急、頻尿、膀胱疼痛感……等。但間質性膀胱炎並不是膀胱感染發炎了!它發生的原因,至今仍然不明,有人說是免疫的因素,也有人說是膀胱內皮受傷、感染、發炎、或精神因素如憂鬱、焦慮等引起,但是並無定論。
在臨床上,如果一個病患沒有諸如泌尿道感染、膀胱癌、接受放射線治療、或服用藥物引起膀胱炎等明確的病理因素,不管膀胱受傷的原因為何,只要病人最後出現尿急、頻尿、和(或)膀胱疼痛感等症狀,都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;由於此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進展形成,所以難以正確診斷,病患在獲得診斷前,常常是忍受了多年的病痛。
據統計,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大約在四十歲才被診斷出來,在得到正確的治療前約經過了五年以上的痛苦煎熬,而且平均看了五位以上的醫師。最令患者難以忍受的是,即使終年吃藥、遍訪名醫,做了無數的檢查,患者卻得忍受病情每況愈下,睡眠常因必須一再地起床解尿而被剝奪,使生活承受了巨大的壓力,以致煩躁不安、緊張易怒,病人的社交更因時時擔心找不到廁所而受到阻礙,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可言。
間質性膀胱炎的流行率約為四百分之一至三百分之一,如果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卻又久治不癒,每次行房(性交)後總有膀胱發炎之類症狀的困擾、或在月經前後老是出現泌尿道的不適,就必須懷疑有間質性膀胱炎了!其危險因子有:
(一)女性:罹病率約為男性的九倍;
(二)年齡:幾乎所有的患者都在十八歲以上;
(三)種族:在美國以白人居多,猶太人也是高危險群。此外,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,在童年時期也常有較多的泌尿道疾病與困擾。雖說如此,本病還是無從預防。
由於診斷相當不容易,而且病症容易復發,所以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較為困難,一般而言,藥物治療通常無效,目前除了消極性的自我照顧療法,如避免酸性食物或飲料、補充維他命A、B、C、E等營養物質、從事能夠減輕壓力的活動與運動外,最有效而且能夠緩解症狀的治療是用膀胱鏡來做診治,並在醫師指導下嚴格施行膀胱訓練,慢慢擴增膀胱容量,半年以後成功率可達八十%以上。
2007-11-07 00:00/謝卿宏 醫師
醫藥疾病 文: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謝卿宏
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和感染性膀胱炎非常像,在治療上除了消極性的自我照顧外,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膀胱鏡診治,並施行膀胱訓練。
「間質性膀胱炎」是生殖泌尿道疾病中相當特殊的一種,它所表現出來的症狀與感染性膀胱炎非常類似,有尿急、頻尿、膀胱疼痛感……等。但間質性膀胱炎並不是膀胱感染發炎了!它發生的原因,至今仍然不明,有人說是免疫的因素,也有人說是膀胱內皮受傷、感染、發炎、或精神因素如憂鬱、焦慮等引起,但是並無定論。
在臨床上,如果一個病患沒有諸如泌尿道感染、膀胱癌、接受放射線治療、或服用藥物引起膀胱炎等明確的病理因素,不管膀胱受傷的原因為何,只要病人最後出現尿急、頻尿、和(或)膀胱疼痛感等症狀,都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;由於此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進展形成,所以難以正確診斷,病患在獲得診斷前,常常是忍受了多年的病痛。
據統計,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大約在四十歲才被診斷出來,在得到正確的治療前約經過了五年以上的痛苦煎熬,而且平均看了五位以上的醫師。最令患者難以忍受的是,即使終年吃藥、遍訪名醫,做了無數的檢查,患者卻得忍受病情每況愈下,睡眠常因必須一再地起床解尿而被剝奪,使生活承受了巨大的壓力,以致煩躁不安、緊張易怒,病人的社交更因時時擔心找不到廁所而受到阻礙,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可言。
間質性膀胱炎的流行率約為四百分之一至三百分之一,如果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卻又久治不癒,每次行房(性交)後總有膀胱發炎之類症狀的困擾、或在月經前後老是出現泌尿道的不適,就必須懷疑有間質性膀胱炎了!其危險因子有:
(一)女性:罹病率約為男性的九倍;
(二)年齡:幾乎所有的患者都在十八歲以上;
(三)種族:在美國以白人居多,猶太人也是高危險群。此外,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,在童年時期也常有較多的泌尿道疾病與困擾。雖說如此,本病還是無從預防。
由於診斷相當不容易,而且病症容易復發,所以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較為困難,一般而言,藥物治療通常無效,目前除了消極性的自我照顧療法,如避免酸性食物或飲料、補充維他命A、B、C、E等營養物質、從事能夠減輕壓力的活動與運動外,最有效而且能夠緩解症狀的治療是用膀胱鏡來做診治,並在醫師指導下嚴格施行膀胱訓練,慢慢擴增膀胱容量,半年以後成功率可達八十%以上。
揭秘殯葬化粧師真實生活
揭秘殯葬化粧師真實生活
www.chinaneast.gov.cn 2007年11月10日 來源:半島晨報
有這樣一個行業,我們平常人很難想象,甚至在遇到該行業的從業者時,大多數人都會唯恐避之不及,這個行業就是殯葬化粧師。他們終日與各種各樣的屍體打交道,在他們手裏,一具具屍體變得不再恐怖。今天,記者將為大家找到一位從事此工作近20年的業內人士,讓他為大家講述這個行業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11月7日下午,天空灰蒙蒙的,濕冷的空氣中不見一絲風的痕跡。記者乘車來到了群山環抱、翠柏相依的大連市殯儀館。上了二樓,穿過周圍滿是花圈和挽聯的“告別室”,記者在業務科見到了專門為屍體化粧整容的紀衛勝師傅。
難
說握手——伸出右手特別猶豫
隨著一聲“你好”的問候,記者自然地伸出了右手,紀衛勝卻猶豫了一下才緩緩伸出右手。
兩手相握時,記者發現紀衛勝的手是伸展的,根本就沒有用力。記者和很多人握過手,一般只有女同志在和人握手時才會用這種方式,而男人通常都會用力握住對方的手,以顯示自己的真誠和可靠。記者向紀衛勝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問。紀衛勝很直爽地說:“我都好久沒和別人握手了。我自己幹的行業我自己最清楚,整天和死人打交道,所以我們平時幾乎不和別人主動握手。而知道我是幹什麼的人遇到我也沒有主動伸手的,時間長了,我也都習慣了。就算對方要握,我握人家手也不能用力,還是怕對方心裏不舒服。”
也許是怕剛才的握手讓記者心裏不舒服,紀衛勝話鋒一轉:“其實也不用介意和我們握手,我們幹活時都會戴著汗布手套的。如果是進行特殊化粧,我們還會在裏面戴上醫用手套。倒不是因為我們害怕遺體,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,因為絕大多數屍體上都會帶菌。”說這些話時,紀衛勝顯得很輕松。
驚
剛入行——第一晚差點沒睡著
紀衛勝今年49歲,身材瘦削,但嗓門豁亮,十分爽快。1977年,他隨著最後一批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隊伍到了農村。身體的勞累,內心的迷惘,農村生活的陌生,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對“返城”充滿了期待。很多時候,他坐在農村的田間地頭,一個人抽悶煙,心裏充滿了對家鄉的懷念。
讓紀衛勝感到慶幸的是,在第二年,按照當時的政策,他接了父親在火化場的班,回到了他在夢裏無數次回到過的城市,開始了他作為一名普通火化工人的生活。
雖然小時候就已經對父親的工作有所了解,但第一天上班時,一想到自己就要真正地面對冰冷的屍體,還要親手將他們送入焚化爐中,他還是感到頭皮一陣陣地發麻。多虧了在場的老師傅不斷的鼓勵和開導,他終于完成了自己第一天的工作。那天晚上,他說什麼都睡不著,最後,還是在酒精的幫助下才進入了夢鄉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最先開放的南方興起了屍體化粧和整容的服務工作。繼之而來,國家民政部對這項工作也開始重視起來。1985年,紀衛勝被單位派到上海醫科大學學習。當時,除了病理知識不用學習外,課程和醫科大學的學生學的幾乎一樣。1988年,他又參加了在上海的全國統一學習。從此,正式幹起了屍體化粧和整容工作。今年3月,紀衛勝還參加了民政部殯葬委員會舉辦的國際防腐運屍培訓班。現在的他帶著一個徒弟,每天都要為30個左右的屍體進行化粧和整容。
苦
談戀愛—— 這工種把對象嚇跑了
紀衛勝對記者講了他年輕時的故事。當時,社會上的人因為觀念上的原因,對火化工人十分抗拒,弄得做火化工作就像是幹了什麼丟人的事一樣,很多火葬場的員工在社會上根本就沒有地位。而且為了不讓他人覺得晦氣,每次當別人問起“你是幹什麼工作的”,紀衛勝和他的工友們只能善意地說:“我在民政局工作。”“我們確實是隸屬于民政局啊!你要是告訴人家在火葬場工作,要是遇上好一點的人會說‘哦’,要遇上那不好的,連‘哦’字都沒有,轉身就走。別人過年可以到親戚朋友家去拜年,但我們不行。每到年節,我們就只能憋在家裏,怕給人帶去晦氣。”紀衛勝說。“找對象就更難。那年頭和現在不一樣,姑娘一般都聽父母的話。你想想,有誰願意把自己的閨女嫁給做我們這種工作的人啊?我先後遇到幾個女孩,都是女孩對我還不錯,可是一經過家裏就完。又沒有人願意給我們介紹對象,你想啊,咋和人家說我是幹啥的呀?有一段時間,我真想轉行算了。直到遇上我現在的老婆。當年她家就住在我們老火葬場邊上。我們倆自由戀愛,還好,她家就住那兒,她家人都有些習慣了,對我們火葬場工人的忌諱不是很多。雖然最開始我岳父稍微有點不同意,但也沒太勉強我們。我這才算是成上了家。”紀衛勝說到這個話題,至今語氣仍很無奈。
美
說內心——美化屍體很有意義
談到自己的工作,紀衛勝說:“我們這個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,也沒有人留意我們。人去世的時候,並不是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都很安詳,而且經過停屍後,大多數的屍體面部顏色都不自然。我見過好多臉色鐵青,齜牙咧嘴的屍體,連我看到都覺得有些恐怖,你說要是普通人呢?所以,在舉行追悼會和正常的向遺體告別時,很多人都希望能看見自己的親人朋友神態安詳。每次看到死者家屬們對著安詳的遺體告別時,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太有意義了。”
紀衛勝告訴記者,對屍體進行化粧有正常化粧和特殊化粧兩種。
正常化粧比較簡單,先將死者面部表情調整安詳,然後用油彩在死者臉上打上底油,再上一些紅。這樣,死者的臉看上去紅潤有光澤,神態自然安詳。
特殊化粧就要復雜多了。特殊化粧的對象一般都是遭遇災禍、身體受傷嚴重而不幸去世的人。對這樣的死者,首先要清理,然後找到死者活著時候的照片盡量恢復原貌。
紀衛勝說:“當年大連‘五七’空難時,我們館接到了很多殘缺不全的遺體……唉,簡直沒法說,總之是非常慘。親人遭受這樣的災難去世本來對家屬們就是不小的打擊,再看到殘缺的屍體,誰能受得了?我們當時真是連軸幹了一個月。肢體殘缺的,一律用假肢補全;鼻子塌陷的墊高……然後再用油彩遮蓋,上些紅色,用眉筆為他們描上眉毛。”
“好多家屬看到我們化粧後的屍體,都感到很驚奇,對我們真的特別感謝。看到他們得到心理上的安慰,咱這工作就算幹得值了。”紀衛勝說。
怒
談收入——月入萬元純屬謠傳
見慣了屍體的紀衛勝對死亡是什麼態度呢?他的回答就四個字——看破紅塵。
紀衛勝笑著對記者說:“你是記者,我是屍體化粧師,咱倆對死亡對生命對生活的態度肯定不一樣。如果你來我們館,和我呆上一個月,我保證你的人生觀跟我一個樣。人生就是那麼回事,很快就會過去。你就說我吧,我19歲工作,一轉眼30年都過去了。你要是想開了,你就活明白了。人生在世,什麼錢財啊,名利啊,爭來爭去的,有什麼意思?用趙本山的話講,‘人生在世屈指算,最多三萬六千天。家有房屋千萬所,睡覺就需三尺寬。總結起來四句話:說人好比盆中鮮花;生活就是一團亂麻;房子修的再好那也是個臨時住所;那個小盒才是永久的家’。所以說,咱們活什麼?就活個過得好。活一天就要活出好的生活質量。把家裏的老婆孩子弄好就好,別想太遠的事。你要是老想著明天我要掙多少多少錢,後天我要買臺好車,你有本事行,要是沒本事掙呢?得多痛苦?想開這些,我和別人相處就簡單多了,我只看你能不能跟我合得來,我絕對不挑別人。所以,我的朋友還挺多的。”
談到收入問題,紀衛勝多少有些激動:“外面老有人傳我們一個月掙一萬多塊,根本就是沒影的事。我一個月就是3000多塊的收入,這個水平是要比一般的工人收入高一些,但我們這也算是特殊行業啊。不過,話說回來,社會上這麼一傳,我們這的年輕人現在找對象可比我當年容易多了。人們對我們的觀念改變了不少,對這個行業也比以前認可了。”B05a
他的這雙手讓很多故去的人安詳地離開。(記者李儀 攝影記者張騰飛)
www.chinaneast.gov.cn 2007年11月10日 來源:半島晨報
有這樣一個行業,我們平常人很難想象,甚至在遇到該行業的從業者時,大多數人都會唯恐避之不及,這個行業就是殯葬化粧師。他們終日與各種各樣的屍體打交道,在他們手裏,一具具屍體變得不再恐怖。今天,記者將為大家找到一位從事此工作近20年的業內人士,讓他為大家講述這個行業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11月7日下午,天空灰蒙蒙的,濕冷的空氣中不見一絲風的痕跡。記者乘車來到了群山環抱、翠柏相依的大連市殯儀館。上了二樓,穿過周圍滿是花圈和挽聯的“告別室”,記者在業務科見到了專門為屍體化粧整容的紀衛勝師傅。
難
說握手——伸出右手特別猶豫
隨著一聲“你好”的問候,記者自然地伸出了右手,紀衛勝卻猶豫了一下才緩緩伸出右手。
兩手相握時,記者發現紀衛勝的手是伸展的,根本就沒有用力。記者和很多人握過手,一般只有女同志在和人握手時才會用這種方式,而男人通常都會用力握住對方的手,以顯示自己的真誠和可靠。記者向紀衛勝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問。紀衛勝很直爽地說:“我都好久沒和別人握手了。我自己幹的行業我自己最清楚,整天和死人打交道,所以我們平時幾乎不和別人主動握手。而知道我是幹什麼的人遇到我也沒有主動伸手的,時間長了,我也都習慣了。就算對方要握,我握人家手也不能用力,還是怕對方心裏不舒服。”
也許是怕剛才的握手讓記者心裏不舒服,紀衛勝話鋒一轉:“其實也不用介意和我們握手,我們幹活時都會戴著汗布手套的。如果是進行特殊化粧,我們還會在裏面戴上醫用手套。倒不是因為我們害怕遺體,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,因為絕大多數屍體上都會帶菌。”說這些話時,紀衛勝顯得很輕松。
驚
剛入行——第一晚差點沒睡著
紀衛勝今年49歲,身材瘦削,但嗓門豁亮,十分爽快。1977年,他隨著最後一批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隊伍到了農村。身體的勞累,內心的迷惘,農村生活的陌生,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對“返城”充滿了期待。很多時候,他坐在農村的田間地頭,一個人抽悶煙,心裏充滿了對家鄉的懷念。
讓紀衛勝感到慶幸的是,在第二年,按照當時的政策,他接了父親在火化場的班,回到了他在夢裏無數次回到過的城市,開始了他作為一名普通火化工人的生活。
雖然小時候就已經對父親的工作有所了解,但第一天上班時,一想到自己就要真正地面對冰冷的屍體,還要親手將他們送入焚化爐中,他還是感到頭皮一陣陣地發麻。多虧了在場的老師傅不斷的鼓勵和開導,他終于完成了自己第一天的工作。那天晚上,他說什麼都睡不著,最後,還是在酒精的幫助下才進入了夢鄉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最先開放的南方興起了屍體化粧和整容的服務工作。繼之而來,國家民政部對這項工作也開始重視起來。1985年,紀衛勝被單位派到上海醫科大學學習。當時,除了病理知識不用學習外,課程和醫科大學的學生學的幾乎一樣。1988年,他又參加了在上海的全國統一學習。從此,正式幹起了屍體化粧和整容工作。今年3月,紀衛勝還參加了民政部殯葬委員會舉辦的國際防腐運屍培訓班。現在的他帶著一個徒弟,每天都要為30個左右的屍體進行化粧和整容。
苦
談戀愛—— 這工種把對象嚇跑了
紀衛勝對記者講了他年輕時的故事。當時,社會上的人因為觀念上的原因,對火化工人十分抗拒,弄得做火化工作就像是幹了什麼丟人的事一樣,很多火葬場的員工在社會上根本就沒有地位。而且為了不讓他人覺得晦氣,每次當別人問起“你是幹什麼工作的”,紀衛勝和他的工友們只能善意地說:“我在民政局工作。”“我們確實是隸屬于民政局啊!你要是告訴人家在火葬場工作,要是遇上好一點的人會說‘哦’,要遇上那不好的,連‘哦’字都沒有,轉身就走。別人過年可以到親戚朋友家去拜年,但我們不行。每到年節,我們就只能憋在家裏,怕給人帶去晦氣。”紀衛勝說。“找對象就更難。那年頭和現在不一樣,姑娘一般都聽父母的話。你想想,有誰願意把自己的閨女嫁給做我們這種工作的人啊?我先後遇到幾個女孩,都是女孩對我還不錯,可是一經過家裏就完。又沒有人願意給我們介紹對象,你想啊,咋和人家說我是幹啥的呀?有一段時間,我真想轉行算了。直到遇上我現在的老婆。當年她家就住在我們老火葬場邊上。我們倆自由戀愛,還好,她家就住那兒,她家人都有些習慣了,對我們火葬場工人的忌諱不是很多。雖然最開始我岳父稍微有點不同意,但也沒太勉強我們。我這才算是成上了家。”紀衛勝說到這個話題,至今語氣仍很無奈。
美
說內心——美化屍體很有意義
談到自己的工作,紀衛勝說:“我們這個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,也沒有人留意我們。人去世的時候,並不是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都很安詳,而且經過停屍後,大多數的屍體面部顏色都不自然。我見過好多臉色鐵青,齜牙咧嘴的屍體,連我看到都覺得有些恐怖,你說要是普通人呢?所以,在舉行追悼會和正常的向遺體告別時,很多人都希望能看見自己的親人朋友神態安詳。每次看到死者家屬們對著安詳的遺體告別時,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太有意義了。”
紀衛勝告訴記者,對屍體進行化粧有正常化粧和特殊化粧兩種。
正常化粧比較簡單,先將死者面部表情調整安詳,然後用油彩在死者臉上打上底油,再上一些紅。這樣,死者的臉看上去紅潤有光澤,神態自然安詳。
特殊化粧就要復雜多了。特殊化粧的對象一般都是遭遇災禍、身體受傷嚴重而不幸去世的人。對這樣的死者,首先要清理,然後找到死者活著時候的照片盡量恢復原貌。
紀衛勝說:“當年大連‘五七’空難時,我們館接到了很多殘缺不全的遺體……唉,簡直沒法說,總之是非常慘。親人遭受這樣的災難去世本來對家屬們就是不小的打擊,再看到殘缺的屍體,誰能受得了?我們當時真是連軸幹了一個月。肢體殘缺的,一律用假肢補全;鼻子塌陷的墊高……然後再用油彩遮蓋,上些紅色,用眉筆為他們描上眉毛。”
“好多家屬看到我們化粧後的屍體,都感到很驚奇,對我們真的特別感謝。看到他們得到心理上的安慰,咱這工作就算幹得值了。”紀衛勝說。
怒
談收入——月入萬元純屬謠傳
見慣了屍體的紀衛勝對死亡是什麼態度呢?他的回答就四個字——看破紅塵。
紀衛勝笑著對記者說:“你是記者,我是屍體化粧師,咱倆對死亡對生命對生活的態度肯定不一樣。如果你來我們館,和我呆上一個月,我保證你的人生觀跟我一個樣。人生就是那麼回事,很快就會過去。你就說我吧,我19歲工作,一轉眼30年都過去了。你要是想開了,你就活明白了。人生在世,什麼錢財啊,名利啊,爭來爭去的,有什麼意思?用趙本山的話講,‘人生在世屈指算,最多三萬六千天。家有房屋千萬所,睡覺就需三尺寬。總結起來四句話:說人好比盆中鮮花;生活就是一團亂麻;房子修的再好那也是個臨時住所;那個小盒才是永久的家’。所以說,咱們活什麼?就活個過得好。活一天就要活出好的生活質量。把家裏的老婆孩子弄好就好,別想太遠的事。你要是老想著明天我要掙多少多少錢,後天我要買臺好車,你有本事行,要是沒本事掙呢?得多痛苦?想開這些,我和別人相處就簡單多了,我只看你能不能跟我合得來,我絕對不挑別人。所以,我的朋友還挺多的。”
談到收入問題,紀衛勝多少有些激動:“外面老有人傳我們一個月掙一萬多塊,根本就是沒影的事。我一個月就是3000多塊的收入,這個水平是要比一般的工人收入高一些,但我們這也算是特殊行業啊。不過,話說回來,社會上這麼一傳,我們這的年輕人現在找對象可比我當年容易多了。人們對我們的觀念改變了不少,對這個行業也比以前認可了。”B05a
他的這雙手讓很多故去的人安詳地離開。(記者李儀 攝影記者張騰飛)
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
訂閱:
文章 (Atom)